以硅溶胶为主要成膜物的水性木器透明底漆的研究

   日期:2021-08-24     浏览:194    
核心提示:0 前言水性木器涂料是以水为分散介质的一类涂料,按包装形式可以分为单组分和双组分两大类,目前大量使用的仍以单组分为主,成功
0 前言
水性木器涂料是以水为分散介质的一类涂料,按包装形式可以分为单组分和双组分两大类,目前大量使用的仍以单组分为主,成功应用于水性木器涂料的树脂成膜物主要有醇酸树脂、丙烯酸树脂、聚氨酯树脂和聚氨酯-丙烯酸树脂。但是由于单组分成膜物质交联密度低,硬度低则打磨性不好,硬度高则成膜性不佳;此外还有初期硬度建立慢、附着力不好等问题,更是由于木材吸湿的特性,在涂布了一道水性木器底漆后,木材的导管发胀,需要多道工序才能做出平整的样板,因此,开发出一支优秀的水性木器透明底漆甚为需要。
硅溶胶是外观为乳白色半透明的胶体溶液,多呈碱性,少数呈酸性。硅溶胶中的SiO2的浓度一般为10%~35%,浓度高时可达50%。硅溶胶粒子比表面积为50~40 m2/g,粒径范围一般在5~100 nm,即处于纳米尺度范围,与一般粒径为0.1~10 μm的乳液相比,其颗粒要小一些。
硅溶胶的胶团结构式如下:

硅溶胶粒子的内部结构为硅氧烷键(—Si—O—Si—),表面层由许多硅羟基(—SiOH)和羟基(—OH)所覆盖,它们同胶体溶液中存在的碱金属离子一起形成扩散双电层,粒子间的静电排斥作用导致溶胶的稳定。
硅溶胶具有如下特点:
(1)硅溶胶是低黏度的胶体溶液,分散性好,可充分浸入填充到固体物,特别是多孔性物质中,并使其表面平滑;
(2)硅溶胶具有良好的黏接性,通过干燥或者烧结,可形成坚固的膜,不仅成膜温度较低,而且一旦成膜就不会被水溶解;
(3)硅溶胶粒子表面的硅羟基和吸附水可提高润湿性,通过金属离子取代硅溶胶的部分硅原子可以控制硅溶胶的带电性;
(4)硅溶胶具有优良的反应性,并能在均相进行,通过与有机树脂的均匀混合,可改进其机械、光学及电性能。
本文选择硅溶胶作为主要成膜物质,研究其成膜的影响因素,并选择原料,协助硅溶胶成膜,发挥硅溶胶成膜后耐水性好、硬度高、干速快的特性,渗透到基材空隙中封固基材,开发一种优秀的水性木器透明底漆。
 
1 试验部分
1.1 主要原材料和仪器设备
羟基高聚物1、羟基高聚物2:工业级,嘉宝莉化工;羟基高聚物3:工业级,欧宝迪树脂;硅溶胶:工业级,广东佛山南海中发水玻璃厂;成膜助剂DPnB、成膜助剂DPM、pH值调节剂:工业级,陶氏化学;消泡剂、基材润湿剂:工业级,迪高;增稠剂、流变剂:工业级,广州松尾贸易;打磨助剂:工业级,海名斯 · 德谦化学;防霉剂:工业级,进口;改性氨基硅烷偶联剂1、水性环氧基有机硅烷偶联剂2、水性环氧基有机硅烷偶联剂3,工业级,道康宁。
硅溶胶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,高聚物性能指标如表2所示,所用器材如表3所示。



1.2 制备工艺
基于各水性木器清漆的制备工艺:将高聚物加入分散罐中,依次加入流变剂、消泡剂、助溶剂、pH值调节剂,1 200 r/min快速分散均匀;慢慢加入硅溶胶、打磨助剂、防霉剂、H2O,800 r/min中速分散10 min;加入增稠剂和硅烷偶联剂,800 r/min中速分散10 min,检测得黏度为(35±2) s后过滤出料。

2 讨论与分析
2.1 高聚物树脂的选择
硅溶胶成膜后为三维网状结构(骨架结构),涂膜脆,刚性比较强,若用砂纸打磨容易整层打磨掉涂膜,而且仍残留较多的硅醇键,耐水性也不好。根据硅溶胶成膜的机理,选择含有羟基的高聚物,与其起协同作用成膜,平衡其刚性,以提高涂膜的韧性和耐水性、涂膜连整性。
分别选择了3种含羟基的水性高聚物添加到硅溶胶中,做成膜性评估和基础性能试验。试验结果见表4。

表4表明,在高聚物的协同下,能帮助硅溶胶成膜,且耐水性也得到提高。与普通纯有机水性木器清底漆相比,硅溶胶有防涨筋效果。其原理主要是利用了硅溶胶细粒径和高渗透性,在成膜后,进入木材木质素、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空隙,屏蔽了这3种物质的活性羟基,抑制其吸湿性和填充堵塞树脂管,起到防涨筋效果。但是在打磨性测试方面,涂膜仍存在刚性,容易被磨穿,裸露底材。因此后续需要添加其他协同助剂,帮助硅溶胶和高聚物完全交融。但是高聚物1和高聚物3在稳定性测试方面表现较差,主要是由于碱性硅溶胶碱性偏高,导致体系高聚物不稳定。因此选择高聚物2做后续试验。由于硅溶胶形成完整涂膜后,为类似于玻璃态的涂膜,有着优秀的耐水性和封闭性。同时应该可以封固基材,起到防止基材发胀的功效,但是需要其他助剂的协同作用,才能很好地成膜,形成完整的涂膜,因此,做以下助剂协同试验。
2.2 助溶剂的协同试验
2.2.1 试验1
更改羟基高聚物2的低成膜温度,设定成膜助剂添加量,改变硅溶胶和树脂不同比例(见表5),测试成膜性及其他性能,结果见表6。

表5、表6表明,随着树脂添加量的减少,样品的成膜性在下降。通过本试验,可得羟基高聚物1和硅溶胶的比例介于A和B之间。后续选择B的比例做后续试验。
2.2.2 试验2
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反应,释放出H+,是潜伏的酸试剂,可促进硅醇键的反应。以试验1的样品2配方为基础配方(见表7),进行以下试验,结果见表8。


表8表明,样品1和样品2对比,反映乙酸乙酯有助于体系成膜,也即印证了乙酸乙酯有助于硅溶胶凝胶,同时由于乙酸乙酯挥发性强,有助于提高涂膜干速。但是其气味随着量的加大在加重,因此添加不宜过多。选择样品2的添加量为后续试验添加量。
2.2.3 试验3
不同的醇类溶剂,含有不同类型羟基,在硅溶胶硅醇键缩合反应中起引发作用,能帮助硅溶胶更好地完成缩合反应,降低硅醇键残余量。以试验1的样品2配方为基础配方进行如表9试验,添加不同类型的醇类溶剂测试涂膜的成膜性和耐水性。

表9表明,试验选择的3种醇,二丙酮醇和丙二醇有助于涂膜成膜,印证了设想,但是由于二丙酮醇气味较重,不宜选择。同时通过耐水性检测可得,丙二醇不但有助于涂膜成膜,同时提高了涂膜的耐水性并降低了涂膜干速,表现为可打磨时间延长了。
综合上述试验,根据GB/T 18582对水性木器涂料VOC的要求,对助溶剂的添加量进行平衡,添加量分别为:DPnB为2%,DPM为1.5%,乙酸乙酯为2%,丙二醇为1%。
2.3 偶联剂的协同试验
2.3.1 试验1
根据硅烷偶联剂水解产生的Si—OH键能与硅溶胶的硅醇键反应,偶联剂中的Y基团将与有机高聚物相互作用,终搭起无机填料与有机物之间的桥梁。但是硅烷偶联剂的品种很多,通式中Y基团的不同,偶联剂所适合的聚合物种类也不同,这是因为基团Y对聚合物的反应有选择性,以2.2试验1的样品2配方为基础配方(见表10),进行以下试验,结果见表11。表11表明,硅烷偶联剂的添加,有助于涂膜成膜,但是改性氨基硅烷偶联剂1活性较高,加入后体系不稳定,样品很快就凝胶坏掉,因此不宜选择。而环氧基有机硅烷偶联剂2和3对涂膜的耐水性提高不同,偶联剂3稍好,且稳定性环偶联剂3也好于2,因此选择偶联剂3作为本体系的硅溶胶的改性物。


2.3.2 试验2
试不同偶联剂WE005添加量(见表12)对体系成膜性的帮助,结果见表13。


表13表明,随着水性环氧基有机硅烷偶联剂3添加量的增加,耐水性在提高,但是添加量为1%和1.5%差异不大。由于水性环氧基有机硅烷偶联剂单价比较高,因此添加量选择为1%。
2.4 脱水剂的协同试验
利用脱水剂的功效,促进硅溶胶硅醇键的缩合反应,添加脱水剂磷酸三聚氰胺、聚磷酸铵,提高硅溶胶缩合度,以2.3试验2样品2配方为基础配方(见表14)进行以下试验,结果见表15。


表15表明,磷酸三聚氰胺促进作用较剧烈,添加时,硅溶胶就出现了凝胶现象,不易使用。聚磷酸铵则温和,对涂膜综合性能的提高无明显作用,而且在干燥过程有析出导致涂膜返粗现象。
2.5 打磨助剂的协同试验
本产品开发为水性透明清底漆,因此要求其打磨性,在2.1和2.2试验1中有测试过体系的打磨性,可以出粉,但是由于硅溶胶的刚性,容易打磨滑而表现为打磨性不好,因此需要添加打磨助剂(水性硬脂酸锌浆),以提高涂膜打磨性,以2.3试验2样品2配方为基础配方(见表16)进行以下试验,结果见表17。


表17表明,打磨助剂加入对提高体系打磨性非常明显,但同时也带入负面作用,随着添加量的增加,涂膜的透明性和耐水性均有所下降,因此需要平衡总体性能,因此选择打磨助剂添加量为1.5%。
2.6 配制产品与普通透明底漆性能对比
综合以上试验,平衡综合性能后,确定产品配方,配制样品和水性丙烯酸树脂为成膜物质的透明底漆喷涂样板,进行综合性能对比,试验结果如表18所示。

表18表明,以硅溶胶为主要成膜物的水性木器透明底漆,与水性丙烯酸树脂体系的水性木器透明底漆相比,硬度、干速、耐水性、初期抗压和防涨筋效果等性能都胜出一筹,达到本研究的目的。
 
3 结语
(1)选择羟基高聚物,添加量为32%,其羟基能和硅溶胶的硅醇键起协同作用,而有助于硅溶胶凝胶成膜。
(2)根据GB/T 18582对水性木器涂料VOC的要求,对助溶剂的添加量进行平衡,添加量分别为:DPnB为2%,DPM为1.5%,乙酸乙酯为2%,丙二醇为1%。
(3)添加1%的水性环氧基有机硅烷偶联剂3帮助硅溶胶和高聚物间的交融。
(4)打磨助剂添加量为1.5%。
综合以上,以硅溶胶为主要成膜物,占配方比例为65%,开发出的水性透明底漆,具有硬度高、干速快硬度建立快、初期抗压性好、耐水性优、附着力好、打磨性好等优势。
 









打赏
广告位
 

相关有机锡应用

推荐文章
热门文章
最新文章

电话咨询

咨询电话:
13761290006

微信咨询

QQ交流群

在线客服

售后服务

回到顶部

Baidu
map